历代人物 > 传略佚事
+

夏竦《文庄集》版本源流考

2017/10/3    发帖人:夏国初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2258

  夏竦《文庄集》版本源流考

  黄盼   谭新红

  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要:

  北宋前期重臣夏竦,亦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古文字学家,流传至今的著作有《文庄集》和《古文四声韵》。夏竦别集主要有百卷本和36卷本两个系统:百卷本由夏竦长孙夏伯孙等人于治平二年(1065)至元丰二年(1079)间编订成册,有宋敏求序,仅为家藏;传至南宋绍兴十年(1140),刊刻于鄂州,请江邈作序,即鄂州本,曾被多人收藏,传至明代仅存残本。后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佚,兼以他书附益,得夏竦《文庄集》凡36卷,虽非原貌,却为现存夏竦别集之最早版本。清以降的各种抄本及影印本多出于《永乐大典》本。

  关键词:

  夏竦;《文庄集》;版本;源流;

  作者简介:黄盼(1990-),河南信阳人,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元文学、词学。

  作者简介:谭新红(1970-),土家族,湖北建始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宋元文学、词学。

  收稿日期:2016-09-20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北宋文编年系地考》(编号:13YJA751043)

  Received:2016-09-20

  北宋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历官枢密使、参知政事,封英国公,谥文庄。原著《夏竦集》100卷,现存《文庄集》36卷。其版本源流,祝尚书先生《宋人别集叙录》虽有述介,但可补之处尚多。故本文拟对《文庄集》的版本源流再作深度梳理。

  一、宋元时期:百卷本

  宋元时期夏竦别集的名称,《宋史·艺文志》记载为《夏竦集》100卷,《郡斋读书志》卷4下和《直斋书录解题》卷17皆著录为《夏文庄集》100卷。二者虽名称有异,实指一物。王珪《夏文庄公(竦)神道碑》曰:“(皇祐)五年七月辛酉,葬公于许州阳翟县,三封乡洪长之原。既葬,诏史臣珪论次公之世系。……所著文集百余卷。”王珪在夏竦去世两年后奉诏撰写神道碑,其所见夏竦文集百余卷当为碑主未整理成册的手稿或家抄本。

  夏竦死后,最早对其诗文汇辑的是其长孙夏伯孙。夏伯孙等人于治平二年(1065)至元丰二年(1079)间编订的百卷本,当为夏竦别集最早的版本。今传本《文庄集》所载宋敏求原序云:自公出处中外,勤劳王家,大编巨轴,襞积私楮。岁月其逝,弗皇缀缉,纸蠹墨蔑,颇有坠逸。公既薨,而嗣子亦谢世。元孙尚书比部郎中伯孙,诿故吏工部郎中张君宗益、秘阁校理裴君煜汇次遗集,成百通,后数载,见俾序之。可知夏竦因政事繁忙无暇顾及个人作品,岁月流逝,其作品亦不断遗失。虑及此,时任尚书比部郎中的夏伯孙在祖父夏竦、父亲夏安期相继谢世后,委托夏竦的老部下、时任工部郎中的张宗益和秘书阁校理的裴煜共同编次夏竦遗集,即将“百余卷”手稿或家抄本编订成册,成“百通”。是集编成数年后,方请宋敏求作序。张宗益其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亦不详。熙宁三年(1070),韩琦作《次韵和张宗益工部初到相台书事》诗,知时张氏已为工部郎中。又,裴煜于治平二年(1065)九月丁未任秘书阁校理,逝世于治平四年(1067),宋敏求卒于元丰二年(1079)。故夏竦别集百卷本应由夏伯孙等人编订于治平二年(1065)至元丰二年(1079)间,当时似未刊刻,仅为家藏。《郡斋读书志》卷4下所著录或为此本:《夏文庄集》一百卷。右皇朝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以父死事补官,举贤良,除光禄丞,累擢知制诰。仁宗屡欲相之,为言者所攻而寝。初封英国公,后改封郑,谥文庄,贵显凡四十年。天资好学,自经史、百氏、阴阳、律历之书,无所不通。善为文章,尤长偶俪之语,朝廷大典策,屡以属之。为诗巧丽,皆“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之类。其集夏伯孙编次,有宋次道(敏求)序。晁公武明确描绘了其所见《夏文庄集》的概貌:由夏伯孙编次,存宋敏求序,卷数为100卷。

  夏竦别集百卷本,南宋有传。夏氏族人于绍兴十年庚申(1140)在鄂州刊刻,并请江邈为之序。江邈序曰:邈游学时,得公笺表一通于都市,固已玩之有日,常恨未睹其全。比倅江夏,遇湖北漕使直合,公之宗支也,适兼郡印,盖尝从容语及,遂蒙出其家藏凡百卷以示,因付镂工,以广其传。工既告毕,于是属邈序之。邈常窃笑文人之裔,秘其家集为私淑之计,一遭变故已亦不能有之,或覆见有于人。甚者灰于刼火,靡有孑遗。卒之,其先无传焉。使闻兹举,颜其厚矣,乃不辞而僣书之。绍兴庚申上巳,左奉议郎、权通判鄂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江邈谨序。江邈游学时于某都市偶得夏竦笺表一通,可知南宋时夏竦部分作品已在市面流传或散佚坊市。今传本《文庄集》卷4至卷11皆为表,或该笺表当时已收入夏竦别集百卷本中。夏竦族人为扩大家集的传播,决心刊刻夏竦别集100卷,完成后请权通判鄂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的江邈作序,即鄂州本。《直斋书录解题》卷17即著录此本:《夏文庄集》一百卷,枢密使郑国文庄公九江夏竦子乔撰。竦,父死王事,身中贤科,工为文辞,复多材术,而不自爱重,甘心奸邪,声伎之盛,冠于承平。夫妇反目,阴慝彰播,皆可为世戒也。《通志·艺文略八》卷70著录夏竦集百卷本,亦当为鄂州本。南宋诗人陈造曾从鄂州知州郑?处求得一部藏于家中,并作《题夏文庄集》云:

  夏文庄公辞藻绚丽,自其始学,即含台阁风骨,老尤雄健不衰。当圣君贪才,天下右文之时,是不容不富贵者,而其所以富贵,则不能不使予悲惜。庄子以义命为大戒,士当后穷达先所守。予求是书于鄂守郑?,得以藏于家,使子孙宝之,而又知予意,故云。

  二、明清时期:残本和36卷本

  夏竦集百卷本虽盛行于时,却未能流传后世,至明代仅存残本。明《文渊阁书目》卷9载:“《夏英公文集》一部五册,缺。”又《菉竹堂书目》卷3著录:“《夏英公文集》十五册”,未明卷数。清初傅维鳞《明书》卷76志十七录:“夏英公文集”,只存书名,未详卷数。其后遂不见于明代其他藏书书目。

  今存《文庄集》36卷,系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全书总目》云:

  《文庄集》三十六卷,宋夏竦撰。竦有《古文四声韵》,已著录。其集本一百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不传。兹据《永乐大典》所载,兼以他书附益之,尚得诗文三十六卷。此本前有宋敏求原序和江邈序。按文体编次。其中卷1至29为文类,涉及制(137)、诰(4)、诏(6)、口宣(13)、批答(8)、表(140)、笏记(1)、对策(1)、进策(27)、奏议(10)、上书(1)、状(8)、笺(1)、启(68)、书(6)、论(10)、议(2)、记(9)、序(14)、赋(13)、颂(7)、铭(9)、碑铭(3)、祝文(3)、祭文(1)、行状(2)、墓志铭(5)等二十七种文体,凡509篇;卷30至36为诗、词,包括古诗(16)、五言律诗(76)、五言排律(23)、七言律诗(50)、七言排律(21)、七言绝句(93)和诗余(1),计280首。

  清代所传《文庄集》36卷抄本众多,辑录如下:

  清抄本,今藏国家图书馆。五册,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无格。存卷1至30。

  清乾隆翰林院抄本(1736),今藏国家图书馆。五册,每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红格,白口,四周双边。《宋集珍本丛刊·文庄集》即据此本影印。此本“为现存夏竦文集之祖本,《四库全书》即据此钞本录入,民国时又据文渊阁四库本影印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比勘库本,此本更为原始。原钞有误处,库本已经校改。如卷36《偶成》三诗之一‘非才遍历清华地,悟佛方为正足身’,‘正足’,库本已改为‘止足’;之三‘燕雀纷纷出乱麻,汉家两岸使君家’,‘汉家’,库本已改为‘汉江’。又卷末诗余唯留《喜迁莺》一题,而无正文。库本则有全词,按语称据《青箱杂记》补录,并云:‘本词《大典》文缺,今补入。’凡此皆可见其初从《大典》录出之情况,故此为贵。”

  清乾隆四十六年抄本(1781),今藏国家图书馆。四册,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无格。有清孔继涵跋。书后题:“乾隆辛丑(四十六年,1781)春三月二十三日,丁孝廉杰小山自都中抄贻。”缪荃孙《艺风藏书记》卷6著录:传抄微波榭本《文庄集》36卷,疑为同一版本。

  清邵晋涵藏抄本,今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一函四册,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无行栏。有宋敏求、江邈序,卷首存“观书石室”、“晋涵之印”和“邵氏二云”三枚印记,可知该抄本曾被邵晋涵收藏或经其手。该抄本卷数、编次顺序与《四库全书》本皆同,仅作品数量、文体类型略多于后者。其中,卷8多收表4篇;卷27除增祝文2篇,亦现青词(28)、醮文(6)、疏文(2)三种文体;卷36亦加一首七言绝句,卷末注明“原阙”,应缺《喜迁莺》一首。据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藏清抄本《文庄集》书前所附《四库》提要稿云:“又青词醮文诸作,均非文章正轨,今以集祗抄录,姑附存于卷内焉。”可知,青词之类,在编写《四库全书》之初,可保存于那些只需抄录而不用刊行之书中,故该抄本中仍予保留,《永乐大典》本却无。

  丁丙八千卷楼原藏精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十六册,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版心有书名、卷数和页码。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26著录其题跋:《文庄集》三十六卷,精钞本,宋夏竦撰。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景德三年举贤良方正,官至武宁军节度使,谥文庄。《宋史》有传,著有《古文四声韵》五卷,今尚传。竦集凡一百卷,并见于《宋史·艺文志》、晁、陈两目,亡佚已久。四库馆臣辑自《永乐大典》,兼以他书附益之,为三十六卷,载宋敏求、江邈原序。殆不以人废言也。经比较,丁丙跋本和邵氏藏本卷数、编次和作品量皆同,实为同一抄本,虽源于《四库全书》本却与原本稍存差异。首先,略有异文,二者皆对《四库全书》本部分内容作少量改动并附按语,如,《四库全书》本卷2《西蕃首领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充本族军主制》,此本作《西蕃魏里族潘般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充本族军主制》;四库本卷35《奉和御制玉清昭应宫玉皇大殿告成》,此本作《奉和御制玉清昭应宫玉皇大殿上梁》等;其次,同一作品位次有先有后,如《大安塔碑銘·奉勅撰》,四库本编于卷27之首,此本编于卷26末尾。又,此钞本内容此完整,文字很少讹脱,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

  清汉阳周氏书种楼抄本,今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十册,每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红格栏纸。版心存“汉阳周氏书种楼本”,卷首钤“□中周氏藏书”、“黄梅花屋所藏”。可知,该抄本曾被清汉阳周氏和近代番禺陈融先后收藏。该抄本前有宋敏求、江邈序,按文体编次,共含29种文体,作品目录和排列体例皆与《四库全书》本同,只是卷33缺五言律诗《晚晴》。

  清末江阴缪氏云自在龛抄本(1851),今藏国家图书馆。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黑口,四周双边,单鱼尾,黑格。卷首有“傅增湘读书”印记,知曾为傅增湘先生所藏。该抄本订正了《四库全书》本的部分错误,如原本卷2《殿中丞熊自成可国子博士制》重出,实为《知饶州乐平县杨简除国子博士制》,《广(原误作“唐”)南东路转运使司封员外郎李适可工部郎中制》。

  清末南城李氏宜秋馆抄本,今藏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刘剑白、李振唐校,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左右双边。

  综上,夏竦集初为百余卷手稿。后由夏伯孙等人于治平二年(1065)至元丰二年(1079)编订成百卷本藏于家,有宋敏求序。传至南宋,夏公族人在绍兴十年(1140)刊刻于鄂州,请江邈作序,即鄂州本。到了明代,仅存《夏英公文集》残本,后亦无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文庄集》36卷,清代所传抄本,俱从此出。其中清末江阴缪氏云自在龛抄本最善。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QQ:477951849  手机: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