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传略佚事

宋代宜春出了一位传奇皇后

时间:2017/8/2 10:46:07   发帖人:夏氏宗亲网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14086   评论:0
内容摘要:成恭夏皇后,袁州宜春人。曾祖令吉,为吉水簿。夏氏初入宫,为宪圣太后阁中侍御。普安郡王夫人郭氏薨,太后以夏氏赐王,封齐安郡夫人。即位,进贤妃。逾年,奉上皇命,立为皇后。乾道二年,谒家庙,亲属推恩十一人。三年崩,谥安恭。宁宗时,改谥成恭。  ——《宋史.243卷》  ...
  成恭夏皇后,袁州宜春人。曾祖令吉,为吉水簿。夏氏初入宫,为宪圣太后阁中侍御。普安郡王夫人郭氏薨,太后以夏氏赐王,封齐安郡夫人。即位,进贤妃。逾年,奉上皇命,立为皇后。乾道二年,谒家庙,亲属推恩十一人。三年崩,谥安恭。宁宗时,改谥成恭。

  ——《宋史.243卷》

  成恭夏皇后,袁州宜春人。曾祖令吉,为吉水簿。

  据<<宋史>>243卷记载,南宋时期宜春夏家坊出了个皇后,夏皇后天姿国色、聪明机智,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美丽传说,岁月悠悠,千多年来一直为宜春人们所传诵。

  12月25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记者搭车前往袁州区温汤镇。下了车后,便四处打听夏皇后的故乡,所幸一路上的村民对夏皇后可谓无人不知,所以记者的行程颇顺利。下午3点多,记者来到温汤镇夏家坊,远远望去,连绵起伏的山脉似乎一直到了天的尽头,而在两座山之间,一个村落安静地卧在山麓,村子后面的高山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小山,像一位古代美女头上的发髻。马路边的一个村民告诉记者那就是夏皇后的家乡。

  顺着小径往村里走,村子前面有一条“7”字河,很像皇帝爷坐的一张龙椅,龙椅上有条游龙。河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鹅卵石半裸半遮,煞是可爱。水流铿锵有声,似乎在倾诉着岁月悠悠,并告诉人们曾经这里是何等的辉煌?小河之上,一座小桥横跨而过,据说这里就是跪马桥。伫立在桥上,暖阳浴身,微风拂面,聆听河水喘喘,其乐融融,让人情不自禁感叹:夏皇后的故乡真是个好地方!

  夏氏初入宫,为宪圣太后阁中侍御。普安郡王夫人郭氏薨,太后以夏氏赐王,封齐安郡夫人。即位,进贤妃。逾年,奉上皇命,立为皇后。

  进了村,绕过几棵大树,但见三五成群的村民在阳光下颇惬意地聊天。在他们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当得知记者来意后,这位老人便开始自我介绍:他名叫夏志德,今年73岁,是夏皇后兄长夏执中的第31代后人。

  几句话之后,老人兴致高涨,掏出眼镜戴上,并从屋子里翻出几本破烂的家谱出来,然后如数家珍般地给记者讲起关于夏皇后的故事:南宋时期,夏家的云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进了皇宫,她初进宫时,云姑被皇太后看中,选作贴身侍女,太子(赵昚)登基前一年,太子妃去世了,由皇太后作主,把身边这位聪明漂亮的侍女嫁给了太子。次年,太子赵昚登基称帝,云姑随即成为正宫娘娘,被封为安恭皇后。宁宗时加封为成恭皇后。

  那夏云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进了皇宫的呢?在夏家坊有一个传说,有一年一位姓张的太监被派到宜春来负责选美工作,期限七天,六天过去了依然没选到中。张太监又气又急,决定最后一天不要任何人带路,连马的缰绳都解掉,去碰运气,走到哪里算哪里。当他经过前面的一座石拱桥(现叫跪马桥)时,马突然跪在桥上,张太监用鞭子抽打还是不站起来。张太监纳闷,自言自语:“莫非这里有皇娘?如果真有,你赶快给我站起来,且要长嘶三声”。说来也怪,话音刚落,马果然照做。张太监向前张望,发现河边有一位放鸭子的姑娘,穿着破烂的衣裳,戴着破烂的斗笠,头发凌乱,张太监又纳闷了,难道这位是未来的皇后?此时,一阵风吹掉了姑娘的斗笠,凌乱的头发也吹顺了,这时张太监眼前一亮:且看这位姑娘眉清目秀,面容姣嫩,那双水汪汪的眼睛更是异常迷人。张太监半天才回过神来,张太监又问了这位姑娘一些话,都被她十分巧妙地回答出来,张太监连连吃惊:这女子竟如斯聪明?这就是夏云姑。就这样夏云姑被选入宫,那年她才十六岁。

  在夏志德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夏皇后故居,但昔日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已不翼而飞了,在一堆古朴的石块之上,一座房子颓废地耸立着。据夏志德介绍,夏皇后故居在80年前,被一把无情的大火毁于一旦,如今这里成了夏家的祠堂,它大概建于10年之前。在祠堂之前,一堆垒石整齐地砌成一堵墙,如今成了一个高坡,藤木像一只顽强的手,攀在石缝边,旁边一些植物争先恐后地生长着,簇拥着那根坚强的藤木。夏志德说这就是夏皇后屋前的围墙。几经历史沉浮,围墙依在,可夏皇后芳容不复存在,一千载的岁月,在这个村庄里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

  记者跟随夏志德步入祠堂,屋里一片潮湿,地上的砖瓦更显得狼籍。正对大门的祠堂里,一些木板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走近一看有些木板竟是经过精雕细刻的,上面的龙凤彰显昔日的辉煌,但这些昔日的龙檐凤柱如今也快成腐木,地上的积水和屋顶的漏雨正慢慢地浸湿着它。夏志德老人脸上显得尴尬,不停地叹息着世事沧桑:“现在留下来的木制东西仅仅只有这些了……”睹物思当年,触景生伤情。也许,此刻又勾起了他对先人辉煌光景的景仰与追忆!

  乾道二年,谒家庙,亲属推恩十一人。

  翻阅着夏氏族谱,记者可以看到,夏家许多人因为夏皇后的缘故获得了官职,<<宋史>>中记录“亲属推恩”的有11人之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夏皇后的哥哥夏执中了。夏氏族谱中可以看到他“累迁奉国军节度使加赠太子少保”,而在《宋史》也有“累迁奉国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宁宗即位,加少保。”的记载。不仅如此,对于夏执中的发迹与趣闻《宋史》也都有大篇幅的记载,可想当时之显赫。

  宋宣和六年,73岁的夏执中无疾而终。夏志德指了指夏氏祠堂后的大山告诉记者,国舅爷夏执中的坟墓就在那山上,当记者要求他带路前往去看时,他则告诉记者20多年这国舅爷墓被人盗了,现在坟墓上早已是荒草齐膝,连残垣断壁也荡然无存,哪有当年那派气势?

  夏执中之所以显赫,一方面是因为他有才能,同时也是因为孝宗对夏云姑的宠爱。据说,为了讨好宠爱的妃子,皇帝还专门为云姑在宜春城中鼓楼旁立了牌坊,并下旨规定,“文官经过必须下轿,武官经过必须下马”。夏娘娘很体恤臣民,觉得这礼节太烦琐,便把牌坊搬到了她家乡——夏家里,就因为有了那牌坊,夏家里后来就改为夏家坊。在夏志德老人家的门楣上,记者看到了一块门牌上写着:“袁州区温汤镇刘家坊牌坊组”,老人家说:“现在夏家坊也叫牌坊下。”

  夏志德一边翻阅着他珍藏的家谱,一边和记者讲述着家谱里的岁月,阳光照在他爬满沧桑的脸上。说起夏皇后,他异常地兴奋:“她也为宜春百姓做了一些好事,曾恳请孝宗皇帝为袁州减征钱粮,开仓济贫……”事实上亦如此,在宜春的历史上,夏皇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在位期间的确为宜春人们做了许多的好事大事,以至千载之下谈及她时,无不心怀敬意……

  三年崩,谥安恭。宁宗时,改谥成恭。

  夏云姑24岁贵为皇后,《宋史》上记载:“三年崩,谥安恭。”,死时仅27岁。谈及夏皇后的死时,夏志德唏嘘不已,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毫无疑问,夏云姑只当了三年皇后,这是她的不幸,也是宜春温汤人的不幸,更是夏氏族人的不幸。千多年之后尚且有人如此伤感,可想当初悲情场面是何等凄惨!

  据有关资料显示,夏皇后之死由史学家来分析,很简单,因为夏云姑出身低微,宫中缺少*山,特别是在皇太后去世后,更是无依无*,在那么激烈的宫廷斗争中可谓危机重重……但夏家坊却有更神奇的传说,夏娘娘死后,她的族人请来仰山栖隐寺的大师推算原因,大师说:夏云姑其实是蜈蚣仙女投胎,她是天上蜈蚣仙女,因触犯天规,被镇压在明月山脚下的一块大石头下,命对面的鸡公神看守。有一回,鸡公神喝醉了,蜈蚣仙女逃至夏家里,投胎成了夏云姑。因为她是仙女下凡啦!蜈蚣仙女逃走后,鸡公神满世界地去找也没找着,最后在皇宫里找到了夏云姑,抓了回来,重新关到了大石头底下。这就是民间传说所说的夏皇后死因。大师还说,夏氏家族都将会夏云姑带了灾难,不过大师给他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夏家坊的夏氏祠门前立了一只雄鹰,用雄鹰来对付鸡公神。这一切表明了当时人们感叹夏云姑的美丽,也不想面对她离去……

  夕阳西下,记者离开夏家坊了,迎风伫立在当年皇后浣衣的小河旁,背负着历史的沧桑与落魄,感受着当年的辉煌与感恩。轻轻的一声问候,当年风光无限的皇后是否还听得到?

  古宅已倾,红颜早逝,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卷起几朵浪花,然后再复平静。但历史告诉我们,给人们带来福音带来福气的人,永远刻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里。

标签:宋代 宜春 出了 传奇 皇后 
上一篇:谷隐寺漫谈
下一篇:夏贵援救襄阳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