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谱牒知识

寻根问祖查阅家谱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与案例分析

时间:2017/8/20 16:16:42   发帖人:夏明府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2371   评论:0
内容摘要:寻根问祖查阅家谱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与案例分析  湖北人在江西工作的夏卫兵撰稿  近二十年多来,一股寻根问祖热正席卷中华大地,我们夏氏宗族亦然。随着夏氏QQ群与夏氏宗亲网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夏氏族人加入到寻根问祖的行列。笔者在接触众多寻根问祖的夏氏族人时,常常碰到不少一...
  寻根问祖查阅家谱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与案例分析

  湖北人在江西工作的夏卫兵撰稿

  近二十年多来,一股寻根问祖热正席卷中华大地,我们夏氏宗族亦然。随着夏氏QQ群与夏氏宗亲网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夏氏族人加入到寻根问祖的行列。笔者在接触众多寻根问祖的夏氏族人时,常常碰到不少一点宗谱基础知识也没有的族人,在这里想为这类族人补补相关基础知识的课。

  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1、历史年代知识

  首先要记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这一基本的朝代顺序,在此基础上多看多查,慢慢就会记住许多历史年代,比如看到“端平”年号就知道是南宋、看到“至正”年号就知道是元朝、看到“嘉靖”年号就知道是明朝、看到“嘉庆”年号就知道是清朝。

  2、天干、地支纪年知识

  天干、地支纪年是我国古代纪年的常用方法,如道光甲申年就是清朝宣宗道光四年,即公元1824年。本人手头常备一本历史纪年对照表,一查就可以将某历史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

  3、历史地理知识

  这是比较难掌握的,这类工具书也十分缺乏,需要长期的了解和知识积累。如:“洪都”、“豫章”均指今江西南昌,“江州”、“浔阳”、“柴桑”均指今江西九江,“建康”、“建邺”均指今江苏南京,“汴梁”指今河南开封,“德安府”即今湖北安陆县,“蕲州”行政机关驻地在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临江府”行政机关驻地在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南康府”行政机关驻地在今江西星子县南康镇,江西“安仁县”即今江西余江县,南昌“钟陵县”即今进贤县,唐朝武德年间的“西昌县”即今江西新建县,清朝康熙时的浙江石门县今已并入桐乡县,“湖广”指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江右”通常指今江西省。

  4、堂号

  堂号是为区别分支的宗族体系而产生的,是分支祖的标志。对于跨地区甚至跨省级行政区域间寻根问祖而言,堂号的作用就很小了,同堂号的未必共近祖,共近祖的未必同堂号。笔者接触到的典型的有江西省德兴市中村,一个自然村庄也就几百人口的夏姓村,全部是唐朝后期“夏膺”公的后裔,却使用了“墨庄堂”、“清廉堂”等5到6个堂号,也就是一个房头使用一个堂号。另一方面,一支人从祖居地分迁出去后,为标明是新的分支,有可能重新拟定新的堂号;同一支人住同一个地方,不同时期可能使用不同的堂号,即家谱中记载的堂号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就象行政区划名称一样,以前的“武昌县”现在是“江夏区”,江西德安县长庆村夏氏谱曾使用“笃厚堂”、德安县白水村夏氏谱曾使用“兆泉堂”,后来均用过“秘书堂”。

  5、名、字、号

  一个人可能有多个名字。俗称的大名字、谱名称作“名”,平时使用相对较少;俗称的小名字称作“字”,小名是人们平常使用的称呼;一个人的外号、自号等称作“号”。在查谱时,由于种种原因,对名、字、号要综合考察。比如江西德安谱“历代总系”中有两个生活年代相近的19世祖“夏正六”,一个是18世祖“夏大光”的长子“夏塾”,另一个是18世祖“夏应祥”的长子“夏自然”,不要看到祖先“夏正六”就以为是同一个人;又如江西德安谱记载北宋宰相“夏竦”公:“竦,字子乔”,而江西新建谱上则记载为:“文乔,字竦”,若仅仅看到“竦”与“文乔”,不仔细对比更多的细节,则易误以为是两个不同的祖先。

  6、古代官职

  这也很复杂,同一朝代、同一官名,不同时间段,可能行使的职权不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中央部委的“科”就相当现在的“处”。北宋仁宗时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相当于人们常说的“宰相”,“参知政事”就相当于人们常说的“副宰相”。

  7、人类繁衍规律

  多代平均代际出生间隔一般在20-30岁左右,这是判别世系可信度的重要依据之一。若谱上记载某位先祖15岁不到就生子或90多岁才生子,就明显有问题了。

  二、寻根问祖的典型案例分析

  1、陕西省山阳一支夏与湖北通山茶园夏寻根分析

  (1)陕西省山阳一支夏

  2012年7月,山阳夏祖婷提供的资料:始迁祖从江西兴国州夏茶园迁至陕西,后迁山阳,原有谱归大房保管,后来谱烧了,长辈依稀回忆出谱上记载有“江西兴国州夏茶园”这一地名,始迁祖为“道”字辈,现今使用的字辈为“浙水发源清敬祖”等。

  分析:若仅依据字辈来寻祖源,使用“浙水发源清敬祖”的夏家涉及地域很广,主要包括:江西省德安县、武宁县、修水县、九江县、永修县、瑞昌市、安义县、庐山区、浔阳区、湖北省鄂州市、阳新县、通山县、黄梅县、大冶区等县市区,难以查找。若仅依据“江西兴国”“茶园”有可能误认为是今天的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茶园乡。现在依据地名和字辈就可以初步确定在湖北省阳新县与通山县一带,因为:A、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茶园乡没有夏氏聚居地,附近的夏氏不会使用“浙水发源清敬祖”这一字辈,赣州市兴国县枫边等地生活的是复姓“夏侯”氏不是单姓夏;B、“兴国州”是古地名,“兴国州”的州治在今天的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镇,“兴国州”辖区包括今天的湖北省阳新县与通山县等地。经进一步查找,今天的湖北省通山县慈口镇茶园村委会正好在这一地域,茶园村有几户夏姓人家,字辈正好是“大志行道绪浙水发源清敬祖”。这样就找到了陕西省山阳县夏祖婷的祖源。

  (2)湖北通山茶园夏

  2012年春,通山县茶园庄夏天星提供的资料:除上述资料外,老谱在文革破四旧时烧掉了,现仅知25世祖“玉璋”、26世祖“子仑”往下的部分世系,前面的源头找不到了,只知从江西省迁徙到通山县茶园庄。

  分析:该支前面的源头在江西,结合字辈及江西各地谱可知,应是德安县或武宁县等地,经仔细查阅德安谱与武宁谱,从武宁县梅颜民国谱所记载的夏光庭公下1-20世“历代总系”中查到“金吉:达蕃长子,迁兴国车田坂方家垅茶园庄,配郑氏,夫妇合葬下边墩,子一:正道。”及“金古:达蕃次子,迁车田坂上面垅,今名夏仕垅,殁葬侧船,配吴氏,生葬夫同茔,子一:仕垅。”、“金高:达蕃三子,迁兴国港西坂北山庄,配乐氏,夫妇俱葬禾场墈,子一:世昌。”与“金名:达蕃幼子,迁兴国里湖庄,配邓氏,夫妇共葬墩头林艮山坤向,子一:见玖。”茶园庄夏天星立即表示“祖上的坟都在下边墩”、“侧船也有”、“里湖庄就在我们不远,派行一样的”、“大约4--5里路”、“茶园庄、里湖庄、南山庄、明衢庄、夏宗庄,五大庄门;派行一样;通山县就在五庄是用浙、水、发、源、清了”,小地名与字辈均对上了,原本没有提到的信息居然在武宁梅颜民国谱中也记载有详细资料,可见通山县慈口镇茶园村委会茶园庄是“夏光庭”公18世孙“夏达蕃”公后裔,由德安县白水村迁茶园庄等地。这样一串联,陕西山阳县夏祖婷与湖北通山茶园庄夏天星的祖源就查对清楚了。

  2、四川省达州夏明显宗亲的祖源考证

  现以溯源[由时代近向时代远方向分段上溯]的形式介绍四川达州、湖南东安、江西临川谱的异同:

  (1)四川达州洞子潭一支夏氏谱记载:夏日昭,清康熙三九年(1700年),扶孕妻陈氏,携两子又途中船生一子,入川落业于达县亭子洞子潭(今亭子天安村一组)。排行字辈55字:长富癸甲思、广友显尚忠、时日景德月、大禹绍文明、礼义先正国、贤才佐朝栋、方泰协民辑、传子崇治道、建都奠安邑、来裔克神祖、兆载庆咸集。

  该支夏氏谱上溯到湖南东安的世系为:—夏长庆—夏富九—夏癸五—夏甲十六—夏思达—夏广敬—夏友智—夏显松—夏尚寅—夏忠钰—夏时朕—夏日昭—

  (2)湖南东安一支夏氏谱记载:夏长庆,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迁居湖南永州府东安芦洪市镇五家桥之火麻山。

  该支夏氏谱上溯到江西省的世系为:—夏伯孙—夏悦—夏师诚—夏德(行)—夏仲清—夏玉卿—夏景和—夏源渊—夏叔仪—夏肇节—夏天祥—夏长庆—,具体如下:

  ……

  伯孙字元佐,大夫,殁葬许州,配杨氏,子九:忱怿怀惇惟悦恪惕恢。

  惕,永州通判,后子孙迁宝庆,邵阳县庠生夏安邑者,惕公之后裔也,嘉庆六年冬携原谱来此。

  师诚,宋淳祐元年授麻城县主簿,夫妇合葬管坑。

  德,孝友齐家,宋威烈七年民大饥,出粟赈灾,文宗六年九月十八日辰时殁,葬邬坊桥庙背。

  配管氏,宋理宗卅七年八月初九亥时生,顺宗元年十月十八寅时殁。

  子三:仲清、仲明、仲山。

  仲清,宋淳祐元年生,顺宗廿七年殁,葬袁家园。

  配许氏,端宋三年生,顺宗卅年殁,子四。

  玉卿,殁葬邬坊坑。

  配吴氏。

  子二:以和、景和。

  景和,夫妇合葬管坑,艮山坤向。

  配吴氏。

  子五:原渊、原澄、原亨、厚信、原珠。

  原渊,葬雷家岭。子一:叔仪。

  ……

  (3)江西临川城山夏氏谱记载如下:

  1世:光庭讳远,号三斗,浙江三斗坪……

  2世:洪字显清……

  3世:思凤字元祥……

  4世:敬敷……

  5世:先雍,讳勰……

  6世:昱……

  ……

  10世:安期……

  11世:伯孙……子:忱、怿、惇、悦、恪、惕、恢、忻、恮、慬、慥、忦。

  12世:悦字德父,迁洪州,生殁葬。配李氏生,殁。子:思玟、思学、思诚。

  13世:

  思文德长子。

  思学德次子,字郁馨,号添瑞,宋大观己丑举乡贡士,登进士第,授开封府推官,升陕西宣抚使,历官吏部左侍郎,荣归过临川之焦石,见山川胜概、风气攸萃,遂卜居焉,临川焦石之有夏氏自公始。子一:九思

  思诚德幼子。

  14世:九思学之子,行廿九,乡贡。配吉夫妇共葬库冈山。子一:国珍

  15世:国珍九思之子,行八三,宋淳熙甲午举人,任衢州通判。配雷夫妇共葬邬坊背。子二:维清、维以。

  16世:

  维清行九三,邑庠生。配刘夫妇合葬鸦城山。子一:邦宪。

  以清

  17世:邦宪维清之子,行少三,宋宝庆乙酉年乡举贡士,授湖广麻城县主簿。配陈夫妇共葬隆管坑。子一:益谦。

  18世:益谦宪之子,行十一,性孝友、尚彝伦,为时推重,宋咸淳辛未二月,民大饥,公出粟赈之,全活甚众,郡侯黄裳上其事,诏旌义士,殁葬邬坊庙背。配管,子三:仲清、仲明、仲山。

  19世:

  仲清谦长子,行贵一,举人,配许,子二:玉成、玉卿。

  仲明谦次子,行贵三,殁葬安坊乌坑壬山丙向。子一:受卿。

  仲山谦幼子,行贵五,举人,生于宋祥兴己卯年,殁于元至正己丑年。配张夫妇共葬鸦城山寅山申向。子二:伯坚、伯固

  ……

  (4)上述谱系比较分析:

  将江西临川谱的“益谦”公与湖南东安谱的“德”[四川达州谱“德行”]对比!

  湖南东安谱:“德,孝友齐家,宋威烈七年民大饥,出粟赈灾,文宗六年九月十八日辰时殁,葬邬坊桥庙背。配管氏,宋理宗卅七年八月初九亥时生,顺宗元年十月十八寅时殁。子三:仲清、仲明、仲山。”

  江西临川谱:“益谦邦宪之子,行十一,性孝友、尚彝伦,为时推重,宋咸淳辛未二月,民大饥,公出粟赈之,全活甚众,郡侯黄裳上其事,诏旌义士,殁葬邬坊庙背。配管,子三:仲清、仲明、仲山”

  A、“民大饥”、“出粟赈”、“葬邬坊庙背”、“配管氏”等完全一致!湖南东安谱的“师诚”之子“德”,当为“悦”公“字德父”而造成的,由于“悦”公“字德父”,故称:德长子思玟、德次子思学、德三子思诚湖南东安谱记载似当为:师诚,德三子,……

  B、仲清子:玉成、玉卿;玉卿子:以和、景等,江西临川与湖南东安两谱记载也是一致的!

  C、推测:五代人印在同一面谱上,湖南东安等谱在某次转载时正好少了一面,因重复一代,正好少四代。

  (5)初步结论

  通过以上溯源比较分析,初步结论为:湖南东安夏长庆公等支当为江西临川夏悦公次子夏思学公后裔,而不是夏悦公三子夏师诚公后裔,相应的世系当为—悦—思学—九思—国珍—维清—邦宪—益谦—仲清、仲明、仲山—,而不是—悦—师诚—德(行)—仲清、仲明、仲山—。

  3、重庆市垫江、涪陵等地元朝处士“夏显一”支谱的溯源部分讨论

  —夏(侯)显—臣—安二(兄安一、弟安三)—二生—宁四—遐行—念士—太一—千一—万三—登—贵—文阶—禹绩——显一

  据2006年夏鼎树、夏光荣、夏睽初等续修的《中华夏氏族谱》(简本)所转载的同治十年《夏氏合族宗谱》“诰封义耆夏安一兄弟”等誊黄,时间为唐朝乾元初(公元759-760年);同在1992年夏鼎勋等续修的《涪陵夏氏族谱(上册)》、2006年夏鼎树、夏光荣、夏睽初等续修的《中华夏氏族谱》(简本)等谱中记载,显:唐掌书记,因谏忤武宗,隐居九江,去侯称夏。唐武宗在位时间为公元841-864年,夏安一兄弟受诰封的时间竟然比其祖父夏(侯)显隐居九江、去侯称夏的时间至少早841-760=81年!可见夏(侯)显到夏安一兄弟的这三代先祖世系是有漏洞的。

  从传衍时间的角度来探讨。正史等资料记载夏贵生于公元1197年,重庆的夏氏谱记载夏显一生于公元1353年,相距156年,传衍“贵―文阶―禹绩―显一”3代人,平均52岁才繁衍一代人,似显过稀。由此可知,夏贵到夏显一的这几代先祖世系也是有漏洞的。

  三、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查清祖源,必需具备一定的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照一个祖先,必须名、字、号、配氏、父、祖、子女等信息对上号,当这些信息不全时,还要用出生时间、生活年代、葬地等资料来对应;谱上记载的不少是历史上的古地名,行政区划上的大地名较大可能会改变,村庄内的小地名变化的可能性较小;字辈、堂号在寻根问祖时只起辅助作用;年代判别法很重要。寻根问祖时要注意很多细节,细节对上了才能真正查清祖源。

  发贴者:夏氏谱编委

标签:寻根 问祖 查阅 家谱 具备 基础 知识 案例 分析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