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夏氏源流

夏氏世谱

时间:2017/8/19 10:16:51   发帖人:夏明府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4013   评论:1
内容摘要:夏氏世谱  归震川字有光先生稿(1507——1571年)  禹之先出于黄帝,而别氏姓姒氏。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夏后氏。夏今陕州夏县——禹所都,因以为有天下之号者也。  殷汤时有夏革卫,有夏戊、夏期。而陈别有夏氏,以王父字所谓少西氏,妫姓之后也。  楚汉...
  夏氏世谱

  归震川字有光先生稿(1507——1571年)

  禹之先出于黄帝,而别氏姓姒氏。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夏后氏。夏今陕州夏县——禹所都,因以为有天下之号者也。

  殷汤时有夏革卫,有夏戊、夏期。而陈别有夏氏,以王父字所谓少西氏,妫姓之后也。

  楚汉之际,陈余为代王,以赵王弱国初定自传之,夏说为相国守代。汉易太子,夏黄公避秦而隐,留侯招之出,卒定汉嗣。夏宽从申公齐鲁间受诗,事武帝为阳城内史,以廉洁称。夏恭蒙阴人,习韩诗孟氏易,光武拜为郎中,迁泰山都尉,从学者常千人;门人私谥曰宣明。其子牙举孝廉,乡人称为文德先生。而夏钧官拜司空。夏馥陈留国人,与范滂张俭同被诏捕为党魁,变形入林虑山中。

  夏统者不事司马晋睨王公,贾充见于洛水而异之。夏方者,少丧父母,负土为坟,虎豹皆来驯挠其旁,为五官中郎将,除高山令。统、方皆会稽永兴人也。夏孝先桐庐人,尝庐墓有野火,延烧近墓,孝先悲绕号恸,鸟兽群以羽毛濡水扑灭之。

  宋,夏遇并州榆次人,为武骑将军,与契丹战殁。子守恩天雄泰宁武宁节度使;守赟同知枢密院事,赠太尉,谥忠喜。守赟子随都总管沿边招讨副使,赠招信军节度使,谥壮恪,并宠显于真宗仁宗之世,任西北边帅。夏承皓江州德安人,以右侍战殁于契丹。子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郑国公谥文壮。子安期,龙图阁学士兼侍读,知延州。竦有文学才术,而安期亦以才居边任。夏执中袁州宜春人,姊宋孝宗成恭皇后,以恩泽官奉国军节度使,提与万寿观加少保;循守礼法,不以外戚干政。初秦,庄襄王母夏太后;宋成恭皇后;国朝武宗壮肃皇后;夏后为皇后者三人,壮肃皇后洛阳人也。

  宋末夏士林为签书枢密院事。夏贵为枢密院副使,两淮宣抚大使,贵竟以两淮归元,为淮西安抚使。而元军入皖城,通判夏猗死焉。

  国朝高皇帝起兵定天下,夏氏为元帅总管、功在太常者六人。刑部尚书夏恕,洛阳人。而夏原吉为户部尚书,辅佐五朝,当世以为名臣;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忠靖公。忠靖公湘阴人,其先自会稽徙也。

  盖禹之后,别为姓以百数。有扈有男斟寻彤城褒费杞缯辛冥斟戈,此其章章者。禹以明圣,为天下山川神主,声教讫于海外。故自周武王封杞,后亡。而越勾践兴。其后,有闽越王无诸、粤东海王摇,至余善灭国,而繇王股等犹为万户侯。而桀子淳维居于北陲,世为北狄王,虽在蛮夷,皆为君长。则禹之遗烈远矣。

  初,禹崩会稽,封杼(榆?),以为世祀。二十余世至勾践,及无疆灭于楚,楚盖取吴地至浙江。越以此散为君王,居海滨。无疆之长主(子?)去琅琊,无诸保泉上汉既郡两粤。而姑粤区勾章吴门,后黄林余不瓯邓,犹皆越之余也。故夏之著者在会稽。

  今吴郡夏氏,当方谷珍之乱、其家歼焉。亮方孩,母抱以逃。后适海虞双凤里朱氏,因冒其姓。夏氏之老姑自滇南来寻、访其家获亮,告以其故,亮始知其先居昆山之太仓。曾祖曰景芳,祖曰君实,父曰文通。亮后以子贵,封中书舍人,赠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葬马鞍山。四子:昺、昶、杲、晟。

  昺,字孟阳。以荫入中书,授河南永宁丞,送徒天寿山,坐事谪、隆庆复召为中书舍人。

  昶,字仲昭。少为诸生,时训导卢从龙、太守姚善死国难,株连党羽,及从龙诸生逃散。昶独不忍去,人高其义。举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太宗皇帝爱其书,日被顾问。上尝以其名昶云:日当居上,改昶为。故世以昶字皆作云。仁宗皇帝在青宫,与舍人朱孔易、秀才凌晏如,并直东华门。时尚书蹇(?)议学士杨士奇赞机密,昶预焉。诏昶书北京宫殿榜、会修释典集、朝士及天下名僧书,上亲第昶书第一。授中书舍人、直文渊阁进考功主事。正统中,纂修仁、宣二庙实录,书御览诸书及皇陵碑。知瑞州,入为太常寺少卿。迁本寺卿后,累加正议大夫,资治尹中奉大夫。昶写墨竹妙绝,一时海外朝鲜、日本、暹罗诸国,争重购之。为人利落,笃于伦谊。初,昺戍隆庆、杲亦从坐。昶徒步往省,脱杲于难;后言于院长,荐昺授中书舍人。昶居翰林二十余年,其子文振,复为中书。父子兄弟世掌经纶,当世以为荣。而为中称富贵孝友之家,必曰夏太常。赐葬迎钟浦。

  昺,二子。钦字克承,葬斋礼坊,二子:寅、辰。锦字德文,一子:津、字时济,乡进士,知象山、昌化二县,病迁昌化,民遮道泣留之。津有孝行,尝作夏氏谱。

  昶,子三人。钺字德威、承(?)郎,以荫让其弟,太常既老,善娱奉之。极亭馆花木之盛,为人有义侠风,三子:景渊、景濂、景湘。铎字文振,以字行,昶进其书,景皇帝令入中书,累官舍人,大理寺右寺正。六子:景澄、景澜、景润、景洪、景淮、景清。鎡字德年,荫补南京光禄寺署丞,葬白马泾。三子:景淳、景灏、景瀚。

  杲字季明,子一人:錡,无后。

  晟字季章,子一人:镒。二子:天恩、天宥。

  寅之孙璋,复为族谱,今序止太常之孙。其后支庶并详于谱图。

  归子曰:余谱夏氏有夏后氏,而又有夏氏、盖后之省也。世谓周成王封夏公。余考之不然。二王之后祀为公,疑夏公及祀公也。世代绵邈,子孙播散四方,不可复纪。惟越守禹塚会稽千余载不绝。故言江南之夏繇、会稽近之矣。

  附:

  1、归有光(1507~1571年),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人。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后曾八次应进士试皆落弟。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安亭,读书讲学,人称“震川先生”。他60岁才中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今浙江长兴县)知县,重视教化,治政廉明。后来又任顺德府通判。隆庆四年(1570年)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

  在文学上,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之论。他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

  2、夏太常①《寓园杂记》

  昆山夏太卿,年少登科,丰姿甚美。一日,与中书廿馀人在文渊阁写某书,成祖②见其字,甚爱之。语诸人曰“今后俱效此小中书写”。因问姓名,以其名昶,移“日”于“永”字之上,今人遂皆从此体。

  注:①夏太常,即夏(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峰,今江苏昆山人。明永乐十三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世称夏太常,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如:吾祖太常公。——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画竹名闻海内。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谣。

  ②成祖:永乐帝朱棣。

  发贴者:夏家杨林

标签:夏氏 世谱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